初步统计,2025年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2.86万亿元,同比增长7%;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19万亿元,同比下降31.5%;委托贷款余额为11.22万亿元,同比增长0.4%;信托贷款余额为4.36万亿元,同比增长5.4%;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27万亿元,同比下降7.4%;企业债券余额为32.91万亿元,同比增长3.4%;政府债券余额为87.39万亿元,同比增长20.9%;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87万亿元,同比增长2.9%。
初步统计,2025年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6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0.38万亿元,同比多增112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963亿元,同比多减169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13亿元,同比少减802亿元;信托贷款增加627亿元,同比少增172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343亿元,同比多增166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9087亿元,同比少288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6.31万亿元,同比多3.8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504亿元,同比多444亿元。
在2025年6月11-12日这一关键时间节点,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拉加德于北京开展了一系列备受瞩目的活动,在中欧金融交流合作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引发全球关注。
2025年6月11日,应中国人民银行邀请,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拉加德在中国人民银行就“在日益碎片化的世界中坚守全球合作”作主题演讲。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出席讲座并致辞,副行长宣昌能主持,副行长邹澜出席。
2025年6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与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拉加德举行中欧央行行长首次年度会晤,双方围绕中欧经济金融形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全球金融监管以及中欧央行重点合作领域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李强表示,当前中欧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同科斯塔主席、冯德莱恩主席互致贺电,就双方进一步深化伙伴关系作出战略指引。中欧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加强合作是客观需要和大势所趋。中方愿同欧方一道继续努力,巩固政治互信,扩大务实合作,共促发展繁荣,既成就彼此,也惠及世界。
在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进程中,金融力量正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从四大维度精心布局12条政策,为福建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中开辟新路径注入强劲动力。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深化两岸金融领域融合发展,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国内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从可转债强赎引发的市场波动,到农商行改革的加速推进;从传统业务收缩的困境,到新兴领域布局的突围,银行业的 “生死重构” 已进入深水区。
近期,中国资本市场在多重政策驱动下呈现出显著的活跃态势,从股权激励的制度创新到港股IPO的爆发式增长,从城市更新的财政支持到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布局,政策红利正加速向市场传导,推动资本市场进入新一轮 “高光时刻”。
2025年6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和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共同主持在京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第六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会议主要就全球及上合组织成员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上合组织财金合作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参加会议。
6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发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均为2.9%,较今年3月预测值分别下调0.2和0.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变化反映出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