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引发广泛关注。报告中明确提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举措犹如为银行信贷投放铺设了一条宽广的道路,随着政策的推进,市场各个层面即将迎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近期,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关于完善数字人民币个人客户身份信息的公告》,在数字人民币领域激起高度关注。公告内容显示,交通银行将进一步强化数字人民币个人客户身份信息完整性、有效性的核实工作,而这并非个例。连日来,交通银行包括云南省分行、山东省分行等多地的分支机构纷纷发布同类型公告。早在一个月之前,交通银行苏州分行也公告强调要强化相关工作。这一系列密集的行动,预示着数字人民币账户管理即将迎来 “大动作”。
8月15日,央行发布了备受瞩目的《2025 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这份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上半年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还为我们洞察三季度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金融市场走向提供了关键线索。
截至2025年4月30日,A股市场共5,41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其中主板3,185家、创业板1,377家、科创板586家、北交所265家。按期披露年度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92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56家,带持续经营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35家,同时带强调事项段和持续经营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8家,保留意见72家,无法表示意见21家。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紧实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展现出强大活力和韧性。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5上调至1.75。 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均与前次持平。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召开第二次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监管联络员会议。会议传递出清晰信号:未来金融监管部门将在信息共享与协同共治方面持续发力,这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意义重大。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涵盖货币供应、信贷投放、存款规模、市场利率及跨境人民币结算等多个维度,为剖析当下银行信贷走向提供关键依据。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前七个月净投放现金4651亿元。
初步统计,2025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4.79万亿元,同比增长6.8%;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21万亿元,同比下降23.2%;委托贷款余额为11.16万亿元,同比下降0.4%;信托贷款余额为4.46万亿元,同比增长5.9%;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1.92万亿元,同比下降10.4%;企业债券余额为33.39万亿元,同比增长3.8%;政府债券余额为89.99万亿元,同比增长21.9%;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94万亿元,同比增长3.2%。
初步统计,2025年前七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31万亿元,同比少增694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25亿元,同比少减245亿元;委托贷款减少689亿元,同比多减116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592亿元,同比少增148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196亿元,同比少减124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43万亿元,同比少184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8.9万亿元,同比多4.8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212亿元,同比多767亿元。
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河南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